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
食安与法
食安新规发布,食堂必备食安总监?如何考核与招聘?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编辑:建军 24492
食安新规发布,食堂必备食安总监?如何考核与招聘?

2025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再出重拳。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落地实施,首次将“食品安全总监”制度纳入法律框架。

1744004859699.png

明确要求团餐企业、单位食堂及供餐单位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食安管理体系。

这一政策不仅标志着团餐行业迈入精细化监管时代,更对企业合规能力、人才储备与组织架构提出全新挑战。

本文结合政策核心条款、行业专家解读及市场动态,深度剖析新规对团餐产业链的影响,并聚焦企业最关注的三大问题:

谁需要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如何招聘与考核?合规成本如何控制?

新规核心解读:食安总监成为“标配”

《规定》首次将集中用餐单位的供餐模式细分为“自营食堂、委托承包经营、外购团餐”三类,要求所有主体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并明确“食品安全总监”的法定地位。

其核心要点可总结为以下四方面:

1. 配备条件:量化标准倒逼企业升级

根据《规定》第十条,食品安全总监的配备与供餐规模直接挂钩:

幼儿园食堂:每餐次平均用餐人数≥300人;

学校食堂:每餐次平均用餐人数≥500人;

养老机构食堂:每餐次平均用餐人数≥300人;

其他单位食堂:每餐次平均用餐人数≥1000人;

供餐单位:每餐次平均供餐人数≥1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若学校、幼儿园委托承包经营,校方与承包企业需“双总监”并行,建立风险会商机制。

这意味着大型团餐企业若同时服务多所学校,可能面临“一企多总监”的架构调整。

2. 职责定位:从“执行者”到“决策者”

食品安全总监的职责不再局限于日常检查,而是向战略管理延伸:

制度设计:拟定食安管理制度、风险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体系监督:组织周排查、月调度,评估食安体系运行效果;

风险干预:对重大决策拥有“一票否决权”,可叫停高风险服务;

外部协同:对接监管部门,组织应急演练与事故处置。

“总监必须进入管理层,直接向企业一把手汇报。”中国食品安全专家李明指出,“这打破了传统食安岗位的‘执行层’定位,要求其具备跨部门协调与战略决策能力。”

3. 考核机制:40小时培训+动态抽查

《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食品安全总监需每年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专业培训,并通过监管部门组织的随机抽查考核。

考核内容覆盖食品安全法规、风险识别、过程控制及应急处置四大模块。2023年,多地已启动“食安总监能力认证计划”,部分省市将考核结果与企业信用评级挂钩。

4. 追责体系:五年禁业与终身追责

新规首次设立“从业禁止”条款:因食安违法被吊销许可证的企业,相关责任人五年内不得担任食安总监或食品安全员;因食安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者,终身禁入行业。

“这一条款将个人职业生命与企业食安表现深度绑定,倒逼从业者提升风险意识。”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招聘与考核:人才缺口如何填补?

新规发布后,团餐行业对食品安全总监的需求激增。

据“团餐界”调研,2024年全年,某招聘平台“食品安全总监”岗位发布量同比上涨230%,平均月薪达1.2万-2.5万元,部分头部企业开出年薪30万+待遇。

然而,供需失衡、标准模糊、培养周期长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对于食安总监的复合型能力成刚需。

《规定》第十一条明确,食安总监需具备五项核心能力:

法规精通:掌握《食品安全法》及配套标准;

风险预判:熟悉HACCP、ISO22000等管理体系;

实操经验:了解厨房动线设计、设备操作规范;

管理能力:协调采购、生产、品控等多部门;

应急处突:能快速应对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

“理想的人选需兼具食品科学专业背景与5年以上团餐管理经验。”某头部团餐企业HR总监坦言,“但目前市场上这类人才不足10%,许多企业只能内部提拔或高薪挖角。”

而招聘策略,可从这三条路径破解困局。

1. 内部培养:优先选拔资深食品安全员,通过外部培训+项目实践快速提升;

2. 跨界引进:从食品制造等行业引入质量管理人员;

3. 校企合作:与高校食品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储备青年人才。

某团餐企业透露,其已与大学合作开设“食安总监特训营”,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

此外,尽管多地推出食安总监认证课程,但行业对考核标准的争议不断。部分企业反映,现有培训偏重理论,与团餐场景结合不足;另一些机构则借机推出高价“速成班”,导致证书含金量参差不齐。

“我们正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考核题库,并增加模拟检查、案例答辩等实操环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人士表示。

合规成本测算:中小团餐企业的生死线?

对于中小型团餐企业而言,新规带来的合规压力更为严峻,以一家年营业在1-2亿元规模的团餐企业为例:

人力成本:新增食安总监年薪约15万元+2名专职安全员薪资10万元;

培训成本:年度外部培训费用约5万-10万元;

系统投入:数字化食安管理系统年费约8万-20万元。

“合规成本约占营收的3%-5%,这对毛利率不足10%的中小企业来说是生死考验。”某区域团餐品牌负责人表示。

因此,新规的发布,将导致行业进一步分化与洗牌。

行业变局:合规能力决定市场洗牌

长期来看,新规实施后,头部团餐企业优势加固:企业凭借成熟的食安体系,加速抢占学校、医院等高端市场;

反之,合规能力弱的企业可能退出机关单位等严监管领域,转向中小型客户。

“未来三年,团餐行业将进入‘合规红利期’,谁先建立标准化食安体系,谁就能拿下政府、央企等核心客户。”中国团餐产业第一新媒体及首家品牌服务机构“团餐界”创始人龙德预测。

与此同时,我们应意识到,食品安全总监制度的落地,既是监管加压,更是行业升级的契机。

对团餐企业而言,食安管理不再只是“应付检查”的成本项,而应转化为品牌信任度、客户黏性乃至市场份额的竞争力来源。

在合规与创新的平衡中,中国团餐产业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