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公安环食药侦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公安厅统一部署,深入组织开展系列专项行动,重拳出击,以打促治,部署各地依法严厉打击食品领域超范围、超限量滥用添加剂、非法添加有毒有害非食用物质犯罪,以及药品领域特别是针对老人、妇女和儿童等人群非法制售假药劣药突出犯罪,全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健康良好的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现公布5起涉“食药领域”典型案例。
案例一:喀什地区疏勒县阿某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饮料)案
2023年12月,喀什地区疏勒县公安局食药环侦部门侦破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打掉窝点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查获含有违禁成分饮料800余箱,涉案金额1900万余元。经查,2021年以来,以麦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先后多次将那非类衍生物(O-丙基伐地那非和丙氧苯基羟基伐地那非)非法添加到“美甲乃”的饮料中,饮料通过线下代理商、零售店在疆内和疆外多地进行销售。2025年5月,疏勒县人民法院以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主犯麦某、阿某等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至11年不等,并处罚金30万至300万元不等。
案例二:巴州库尔勒市王某花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羊附产品)案
2023年6月,巴州库尔勒市公安局食药环侦部门侦破王某花、姜某容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羊附产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查获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羊头、羊蹄1000余支,查扣工业碱、双氧水27公斤,涉案金额15万余元。经查,以王某花为首的犯罪团伙,长期进购并使用工业碱、双氧水稀释液对羊附产品生产加工,加工成品向辖区各大中餐饮店铺销售。2024年8月,巴州库尔勒市人民法院对主犯王某花以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8万元;对主犯姜某容以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污染环境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两人自执行刑罚完毕之日起三年内禁止从事任何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对其余5名从犯均以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一年六个月至三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1万元至5万元不等。
案例三:哈密伊州区李某超销售伪劣产品(肉制品)案
2024年10月,伊州区公安局食药环侦部门侦破李某超销售伪劣产品(肉制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人,查获涉案驴肉、皮、骨100余千克,涉案金额10万余元。经查,李某超自2023年11月至案发,多次在巴里坤县大河镇、石人子乡、花庄子村等地从当地牧民、农民处以每匹价值3000至5000元收购马匹,宰杀后冒充驴肉以每公斤70至78元不等的价格向当地饺子馆、烧烤店等餐饮场所销售,总销售额11万余元。2025年2月,经哈密伊州区人民法院判决,李某超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六万元。
案例四:阿勒泰“1·17”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电子烟)案
2024年1月,阿勒泰地区公安局食药环侦部门侦破“1·17”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电子烟)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捣毁仓储窝点3个,查获伪劣电子烟31743盒、一次性电子烟10980个、烟杆5387支,涉案金额500余万元。经查,以何某恒为首的犯罪团伙长期在广东石某处进购非国标电子烟,累计销售非国标水果味通用烟弹3887盒,非法获利38.5万余元。 2025年3月18日,阿勒泰布尔津县人民法院以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何某恒、石某、唐某等人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一年零十个月,缓刑并处罚金的处罚。
案例五:乌鲁木齐市侦办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白酒)案
2024年4月,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食药环侦部门侦破一起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白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扣押涉案假冒白酒300余件,假冒包材2000余套,涉案金额228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城乡租用的房屋内,利用散装白酒及大量的廉价白酒灌装生产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国窖等品牌假劣白酒,向乌鲁木齐市部分烟酒门店销售盈利。目前案件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警方提示:
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民生之所系就是公安责任之所在。以上典型案例中的犯罪行为,严重侵犯和损害了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我们呼吁广大食品领域从业者应始终秉持诚实守信、合法合规生产、经营的理念,违法犯罪必将受到法律严惩。我们号召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中购买食品药品及其他商品时,要到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正规场所购买,查验产品信息,并妥善保管购物凭证,当合法权益受侵害时,及时举报维权。来疆旅客如您发现上述案例介绍的情况,旅行过程中遇到违法犯罪问题,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当您人身和财产受到不法侵犯时,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新疆公安机关将坚决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对相关犯罪行为“零容忍”予以坚决打击严惩,全力维护和保障广大群众利益,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感、幸福感、满足感。
来源丨公安厅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
编辑丨陈秦千禧
审核丨赵 越
签发丨许小宝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