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京报记者卧底揭露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加盟店将隔夜发黑牛肉用色素染色冒充新鲜食材、剩菜回收二次加工等触目惊心的操作时,这场涉及2500家门店的食品安全危机,最终惊动了国务院食安办。3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重磅消息:国务院正式对山东、河南两省的核查处置工作实施挂牌督办。这起事件不仅是餐饮行业的"灰犀牛"事件,更是数字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一次严峻考验。
3月12日,新京报《出餐最快只需8分钟: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的食品安全悖论》深度报道引爆舆论:
食材黑幕:存放多日的发酸食材继续使用,变质牛肉经染色处理后堂而皇之端上餐桌
用工乱象:超60%门店招聘不查健康证,无证员工直接上岗操作
管理失控:总部对加盟店食材采购、加工流程缺乏有效监控,部分门店后厨监控形同虚设
国务院督办通知书明确要求:
双省联动:山东、河南两省食安办需在15个工作日内提交核查报告
顶格处罚:对涉事企业及责任人依法从严从重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
系统整改:要求全国2500家门店开展食材溯源系统升级,加装明厨亮灶监控设备
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连夜发布整改方案:
雷霆行动:涉事3家门店永久关停,全国门店立即停售凉菜、卤味等高风险品类
制度重塑:推行"食材溯源码",建立加盟商黑名单制度,违规者终身禁入
技术升级:总部派驻督导组进驻重点城市,通过AI识别系统实时监控后厨操作
#杨铭宇道歉#话题阅读量突破8亿,舆论呈现两极分化:
消费者焦虑:"道歉能换回孩子吃进肚子里的变质肉吗?"
行业反思:中国烹饪协会发布《餐饮连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白皮书》,强调需建立"总部-门店-消费者"三级监管体系
监管创新:专家呼吁推广区块链技术,实现食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生命周期追溯
这场危机暴露出连锁餐饮行业的三大致命缺陷:
资本扩张悖论:2500家门店的规模扩张与品控能力形成结构性矛盾,单店日均接待量超200人导致操作流程异化
监管滞后性:现行《食品安全法》对加盟店管理责任界定模糊,存在约30%的监管盲区
技术赋能缺失:全国仅12%的连锁餐饮企业实现后厨数字化管理,多数仍依赖传统人盯人模式
正如国务院督办通知所警示:"食品安全无小事,一勺染色牛肉毁掉的不仅是品牌,更是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石。"这场危机或将倒逼餐饮行业重构监管范式——当资本狂飙突进遭遇食安红线,唯有将技术创新与制度约束深度融合,才能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