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装修明亮
包装五光十色
明亮的灯光
通透的玻璃橱窗
醒目的特价标示……
这些无一不在刺激着顾客的购买欲望

近几年,一种以“量贩零食”为主的新零售业态悄然崛起。这些店不仅零食种类多,还凭借清晰的定位和超高的性价比,迅速占领市场。从大城市的繁华街区到县城的老街巷子,零食集合店的扩张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竞争也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些量贩零食门店
“狂飙突进”的背后有哪些“生意经”?
当“跑马圈地”的潮水退去
“追浪者”有何隐忧?
部分零食店出现“闭店潮”
又是否意味着泡沫的破灭?
近日,记者走访
深圳多家量贩零食门店
进行了调查。
量贩零食门店极速扩张
高度同质化、市场渐趋饱和引发投资者担忧
转角遇到爱,也可能遇到的是零食店。“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好想来”“零食有鸣”“零食历险记”……近几年,一批量贩零食品牌冲进市场,出现在繁华商业街、社区附近。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店铺选址几乎都是沿街铺面,交通便利,购物体验简单直接,商品品类多样,并以“不贵、好吃、高品质”的定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种“即拿即走”的模式,契合居民的消费习惯,让这些店迅速成为街头的“流量担当”。

量贩零食头部企业鸣鸣很忙集团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完成了550亿元销售额,在营门店数已经超过15000家。与此同时,今年3月,A股上市的另一家头部公司万辰集团披露,万辰集团旗下量贩零食品牌已签约门店数量超过1.5万家,2024年量贩零食业务预计实现营收300亿元至330亿元,同比增长242.50%—276.75%。
量贩零食店的疯狂扩张,速度令人咋舌。众多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加速开店进程“圈地跑马”。不过记者也发现,虽然品牌不一,这些店铺在商品选品和定价方面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商品品类、促销活动,部分促销货品的价格,价格标识摆放位置等均高度相似。当市场增量见顶,高度同质化的行业或将迎来惨烈洗牌。对此,投资者也担心,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门店数量的过度饱和,单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受到影响,同质化竞争也将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迫使行业进入价格战、促销战,后加入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事实上,市场上已有加盟店选择退出。记者走访时发现,位于龙岗区的一家“零食很忙”店面外张贴了“旺铺转让”信息,宣告这家仅开业半年的量贩零食店进入歇业“倒计时”。店铺负责人称,这家店面上下两层面积共260平方米,月租金为3.3万元,“我们前期投资了将近100万元,除去成本、人工,每个月净利润才一万来块钱,这样算下来,五年都回不了本,还不如关掉做别的。”

这位负责人也表示,现在加盟店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流、客流都被瓜分,并且现在开店也没有了集团提供的10万元开店补贴,后续经营可能会面临困难。他直言:“开别的还可以,不建议再做这个了。”
对于有意加盟的创业者,龙岗中心城另一家“零食很忙”店长建议:“选择一个合适的开店地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利用丰富的商品线和灵活的促销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复购率。”
“低价策略”存在“猫腻”?消费者担忧食品安全
走进量贩零食店,常常能看到各种低价促销的商品,并摆放在醒目位置,这也是吸引消费者进店的一大法宝。
比如,某品牌的570ML饮用水在其他社区便利店零售价为3元,这里为1.9元;某品牌酸奶组合某连锁超市售价为13.5元,量贩零食店仅售8.5元,消费者往往被这些低价商品吸引进店消费。
与此同时,部分商家往往通过巧妙的陈列布局和销售策略,引导消费者购买其他价格较高的商品,以此提高营收和利润。

记者观察对比发现,量贩零食店内饮料、矿泉水、部分品牌零食等价格相对较低,而部分乳制品、进口食品、包装较为精美的品牌零食价格则略高于连锁超市。部分不知名品牌散装零食未进入大型连锁超市,无法进行价格对比。如此的商品品类和价格差异也给消费者提供了不同的选择空间。
不过也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曾在选购散装零食时发现众多同价商品中混入了一个高价商品,“那一片都是6.8元的,就有单单一个是单价8.8元的,没留意的话就会错拿,无意中买到了较为高价的商品。”这位消费者也表示,这些不同价的商品在买单时被细心的收银员发现,并单独称重结算,由于价差不大,自己也可以接受,如果价差比较大,则可能会放弃购买这些价高的商品。
食品安全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话题。量贩零食店中有品牌商品,也有一些不知名品牌的散装零食。有消费者也担心,这些散装零食的食品安全是否可以得到保障。
市民张先生就表示
自己在一家量贩零食发现有散装糖果包装和价格标签上均未看到品牌、成分、生产日期等信息,“会担心这些糖果卖了多久、有没有过期,这些信息还是希望能明示给消费者,让大家心里安心。”
市民吕先生则表示,
“头部量贩零食品牌加盟店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水平都没有让我失望。特别是他们的新品推出速度很快,每次来都有新惊喜。不过,我还是希望品牌能够继续保持这种高标准,不要因为品牌店铺扩展得太快而忽略了细节。”
来源:深圳新闻网
记者:吴猛、李云云、张凡、叶玉燕
编辑:周玥
校审:施冰冰、吴沁彤、肖刚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