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
名厨美食
集众家之所长 谱北京菜新章——专访中国烹饪大师杜广贝
来源:中国食品V 编辑:正平
集众家之所长 谱北京菜新章——专访中国烹饪大师杜广贝

《论语·雍也》中提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适度、和谐、中和,用其形容北京菜(以下简称“京菜”)也颇为贴切。 

 京菜是以北方菜为基础,兼收各地风味,以官府私房菜和民间菜肴为代表的一种菜系,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在京菜圈有这样一位烹饪大师,他从厨60余年,兢兢业业践行厨师初心,不仅将发扬京菜视为己任,更开创了“京味养生菜”这一新菜系,使京菜迈向新的台阶,他便是中国烹饪大师杜广贝。近日,杜广贝大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为我们介绍了开创“京味养生菜”的缘由及其菜品特色。

集众家之所长 

 1964年,初中尚未毕业的杜广贝便与烹饪结缘,进入了北京前门饭店工作。“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前门饭店需要补充一批厨师,我便以学徒身份进入前门饭店工作。”杜广贝大师回忆道,自己当时面对这样的安排答应得非常干脆,“我们当时接受的教育便是为人民服务,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那时的杜广贝积极跟各位名厨学习厨艺,争取能早日掌握相关烹饪技巧,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当时,前门饭店的师傅们都是全国各地的名厨,不但技术好、思想素质高,而且对我们非常好。只要好好干活、努力学习,就能学到真本事。”杜广贝大师回忆道,为了报答师傅们的授业之恩,每天天还没亮他便来到饭店,主动承担起打扫厨房卫生、倒炉灰等工作,从不叫苦喊累。“那个时候,师傅安排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也不觉得苦和累,只为能学到厨艺而开心。当时,前门饭店的菜品主要包括川菜、鲁菜、淮扬菜和西餐,我当时跟着师傅们在厨房里一起工作,把这些菜系的精髓都掌握了。”杜广贝大师说。 

 师傅教得细致,徒弟学得认真,因此,杜广贝的厨艺提升得很快,这为他今后的厨艺提升和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厨艺的不断精进,杜广贝开始在做菜时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如对菜品的原材料搭配、拼盘的装饰等进行改良和创新,力求提高菜品品质。久而久之,杜广贝便萌生了开创“京味养生菜”的想法。

开创“京味养生菜” 

 “明朝时,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南京的大批官员携带着家眷、私厨也来到京城,两地饮食逐渐融合,逐步形成了以官府私房菜和民间菜肴为代表的京菜。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厨师们的精心改良和优化,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北京味道,菜品也越来越丰富,最著名的有北京烤鸭、铜锅涮肉、京酱肉丝等。”杜广贝大师说,很多人认为北京菜是从其他菜系中发展而来,根本没有自己的特色。其实,各大菜系进京跟当年的“徽班进京”一样,“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各大菜系进京也促进了北京菜系的形成,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京菜在借鉴各地菜系风味的基础上,融合本地物产和当地人的口味,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即“中庸”——辣的不辣、咸的不咸、酸的不酸,是一种适合男女老少的中和味道。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京菜非常适合做成养生菜。

杜广贝大师说,现代人由于工作繁忙、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要想改善这种情况,食疗是最好的办法。“我国自古就有食疗养生法,如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载有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猪肤汤等多款药膳名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收录了药粥、药酒等诸多药膳方。食疗养生法不仅更安全、可靠,还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改善身体状况、提高身体素质,非常值得大力推广。”杜广贝大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那么,“京味养生菜”有何特点呢?杜广贝大师解释道:“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城市,这里不仅生活着地道的北京人,还有几百万来自天南海北的人,甚至还有外国人,他们的饮食习惯、口味需求大相径庭。而北京是一个包容、豁达的城市,‘京味养生菜’需要面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食客,因此和其他地方菜相比,不仅在原料选择、菜品呈现方面更加细致、精美,在口味方面也更加融合、中和、柔和。”

杜广贝大师以京酱肉丝、木须肉为例进行了详细解释。京酱肉丝是一道以猪肉为主料,搭配甜面酱、大葱制作而成的传统京帮菜,吃的时候将肉丝裹在豆皮中,荤素结合、营养搭配合理,不仅让人们品尝到了美味,也达到了养生保健的作用。木须肉的配料中有肉、蛋、菌等,是非常合理的搭配方式,再辅以快炒的方式,不仅色、香、味俱全,还能让人们获得比较全面的营养。

让各地的精品菜肴在北京开花、发芽、长大,慢慢形成独特的北京味道是杜广贝大师的心愿。“比如,宫保鸡丁、酱爆鸡丁、炒腰花、鱼香肉丝等地方菜品,在当地很难吃出北京味道,当地的菜品与‘京味养生菜’在刀工细节、口味调配等环节都有区别,食客们可以从‘京味养生菜’中吃出中和的味道,柔和且不刺激。”杜广贝大师说道。 做好北京菜的传承与发展 

 现如今,人们的口味越发多变,很多餐饮老字号面临客群流失严重的问题。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拥有众多老字号饭店,它们该如何发展呢? 

 对此,杜广贝大师说:“其实,老字号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百年不变的本味。很多菜品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就是得益于其配料合理、味道广受食客认可、营养丰富。如果将代代传承的本味丢掉了、遗失了,那么传承便断了。”杜广贝大师语重心长地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对服务、设计、用料、环境进行改良和创新,但本味是人们记忆中的味道,绝对不能遗失。 

 目前,人们对北京菜的认可程度不断提升,其未来前景如何?杜广贝大师说:“北京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国际上对北京菜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也日渐加深。优质原料、精湛厨艺加上老少皆宜的味道,将推动北京菜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人们就餐时的首选。”

3ef84733-fd03-43a0-a3b9-96b1046c91f4.png

杜广贝,北京新闻大厦酒店总经理助理兼行政总厨,获得了中国烹饪大师、中国药膳大师、京菜烹饪大师、国家高级烹调技师、北京市优秀厨师等诸多荣誉,曾多次担任国宴主厨,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誉。 

 杜广贝还是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中国药膳研究会烹饪专业委员会委员、食疗食补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烹饪协会理事,餐饮业国际级评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在北京电视台《八方食圣》栏目担任评委。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