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暑期、汛期的关键阶段,高温高湿天气持续,旅游餐饮消费也进入旺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显著增多。哈尔滨市公安局牢固树立“民生安全无小事”的理念,立足公安机关职能定位,聚焦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提前部署、精准施策,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切实筑牢民生安全屏障。
聚焦重点场所 强化源头排查整治
市公安局结合暑期消费特点,将校园及周边、旅游景区、大型商超、夜市大排档等场所列为重点排查区域,组织环食药侦部门警力,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拉网式”检查。针对校园周边的小超市、文具店,重点排查是否销售过期零食、“三无”饮料及不合格儿童食品,依法严厉打击向学生兜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
在旅游景区,着重检查餐饮单位食材储存条件、后厨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严防因食材变质引发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对夜市、大排档等露天经营场所,加大夜间巡查力度,严查使用地沟油、过期调料等违法违规行为。
创新监管手段 提升精准打击能力
为适应暑期食品安全监管新形势,全市环食药侦部门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一方面,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模式,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大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后厨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视频巡查及时发现食材清洗不彻底、生熟食品混放等问题,督促经营者立行立改;另一方面,引入食品快检设备,在农贸市场、商超等场所设立临时检测点,对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肉类的瘦肉精含量、水产品的甲醛超标等情况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将检测结果即时公示,让群众消费更放心。同时,建立食品安全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投诉举报、抽检结果、违法记录等数据,精准研判暑期食品安全风险点,为靶向整治提供数据支撑。
深化部门协作 构建联动执法格局
环食药侦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与市场监管、教育、文旅、卫健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构建“信息共享、线索互通、联合执法、案件联办”的工作机制。针对暑期学生夏令营、研学旅行等活动集中的特点,联合教育部门对承办机构的食品采购渠道、供餐单位资质进行全面核查,提前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与文旅部门建立景区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对多次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餐饮单位,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并向社会公布,限制其参与景区餐饮服务;联合卫健部门制定暑期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明确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的报告流程、处置措施及责任分工,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危害后果。
加强宣传引导 筑牢社会共治防线
市公安局注重发挥群众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环食药侦部门民警走进社区、学校、景区,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知识讲座、开展互动问答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暑期食品安全知识,讲解如何辨别过期食品、如何正确储存食材及误食问题食品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在官方新媒体平台开设“暑期食品安全小贴士”专栏,定期发布消费预警信息,曝光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科学消费。
行动开展以来,共检查各类食品经营主体197家,有效净化了暑期汛期食品市场环境。
下一步,市公安局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素材来源:环食药侦支队、南岗分局、平房分局、呼兰分局、阿城分局、双城分局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