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娇娣)3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中,自然资源部部长关志鸥在回答记者关于耕地保护的问题时表示,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事关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牢牢守住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为粮食连续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都对耕地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认真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全面提升数量、质量、生态相结合的耕地保护效能。
关志鸥进一步表示,今年要重点做好3件事。第一,要稳数量、强监管。要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为目标,加快构建耕地保护一张图管理体系,通过落地上图、以图管地,推动耕地保护向数智化转型,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同时,要强化占补平衡管理,明确占补平衡的空间,拓展占补平衡的来源,确保占一亩补一亩,确保耕地补足补优。在工作中要严防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弄虚作假。
第二,要提质量、优布局。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布局,结合规划实施评估监测情况,要对现有耕地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合理调入适合耕种的优质土地,有序调出不稳定耕地,进一步优化耕地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增加优质耕地的比例。要特别把黑土地保护好,使之成为耕地保护中的“优等生”。
第三,要优生态、惠民生。要把耕地放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这一层面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以水定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要统筹耕地保护和乡村生态治理,通过科学规划,再现乡村美景,让欣赏田园风光、想起小时候的味道成为百姓生活的新时尚。同时,耕地保护也连着民心,要及时纠正个别地方在工作中出现的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违法占地,又需要全社会共同树立节约集约的意识,从源头上少占或不占耕地。”关志鸥指出,自然资源部将以更加务实的措施坚决守住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此外,在介绍我国“三北”工程建设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果时,关志鸥表示,“三北”工程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方案。鏖战沙海一年多来,“三北”工程区已完成治理任务7600多万亩,我国给世界第二大沙漠系上了“绿色围巾”。新时代的“三北”工程,更加注重治理机制、治理模式的创新,更加注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具体实践中,光伏治沙板上发电有效益,板下种植有收入,实现了一举两得。
《中国食品报》(2025年03月12日02版)
(责编:高娇娣)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