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家口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局成功办结全市首例餐饮服务类商标侵权案件,对某餐饮企业作出停止侵权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此案是该市在服务类商标保护领域的突破性实践,为规范餐饮行业经营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示范。
案件办理过程:案件法律适用复杂,创新采用“三级研讨+说理式执法”模式
年初,张家口某餐饮企业举报称,市内另一家餐饮公司未经授权,在经营场所及宣传中突出使用与其注册商标“某某菜”高度近似的标识,涉嫌侵犯商标专用权。经查,举报方于2017年注册该商标,长期用于推广地方特色饮食文化;而涉案企业通过近似标识吸引消费者,易造成市场混淆。
执法人员先后赴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专题汇报,并邀请全国知识产权专家线上论证,跨层级联动厘清法律边界,明确“服务类商标近似认定”“商业性使用界定”等关键问题,确保案件定性精准。
面对当事人“文化推广非商业使用”的抗辩,执法人员现场比对侵权场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及同类典型案例,阐明“商业活动中使用即构成侵权”的法理依据,最终促使涉事企业认错整改,主动拆除侵权标识。
案件成功办结意义:填补执法空白 震慑行业自律
此案作为全市首例餐饮服务类商标维权成功案例,具有三重示范效应,一是填补执法空白。突破传统商标侵权案件集中于商品领域的局限,为文旅、餐饮等服务行业维权提供可复制经验;二是强化全链条保护。通过溯源调查锁定侵权环节,倒逼企业建立商标合规机制,推动行业从“重营销”向“重保护”转型;三是形成警示效应。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联动效果,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
构建保护屏障:铁拳行动护航创新发展
2022年以来,张家口市市场监管部门以“守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为抓手,累计查处知识产权案件222起,涉案金额136万元,调解纠纷205起,其中张北县某陶瓷经销部假冒“大将军瓷砖”等案件引发广泛关注。下一步,该局将聚焦地理标志侵权、恶意商标注册等突出问题,依托大数据监测网络交易、直播带货等新业态风险,强化“政企协”协同共治,为企业创新与消费维权筑牢法治屏障。
“知识产权保护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支撑。”张家口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案为契机,持续提升执法专业化水平,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助力打造“创新活力充沛、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丽萍 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