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未到萝卜种植季,但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镇的南华县福瑞食品有限公司,萝卜加工生产线仍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忙着对春日晾晒的萝卜条进行加工,空气中弥漫着咸香气息。
南华是萝卜种植大县,这里的萝卜甜脆多汁,去年种植面积达9.75万亩,总产量达70万吨,带动1.8万农户增收,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动注脚。但伴随产业发展,问题日渐暴露——精深加工环节薄弱,大量优质萝卜只能以初级农产品形式外销。
老百姓拔的萝卜(资料图)。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怎么办?当地政府打出“补链强链”组合拳,让特色产业真正“特”起来。
精深加工,“让我们的产品走向全国”
“我们的萝卜干麻辣鲜香、嘎嘣脆爽,开袋即食,还能当下饭菜,且包装迎合了年轻人喜好。”南华县福瑞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罗万华拿着一袋橙色包装、有卡通人物图画的香辣味萝卜干向记者展示说。
作为南华县首家萝卜精深加工企业,南华县福瑞食品有限公司自一个多月前推出自主品牌以来,30克袋装萝卜干已累计销售近30万袋。记者拆开尝了尝,味道确实爽口。
罗万华早前做着“为他人做嫁衣”的生意——收购萝卜条后销往外地,外地企业深加工后又把酱菜等萝卜产品返销回云南。“挺不值的。”他无奈地说。
罗万华想走萝卜精深加工的路子,恰逢南华县党委政府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去年10月,他成立南华县福瑞食品有限公司,投入200多万元购置设备,开始萝卜的精深加工。
产品加工好了愁销路。“我们这儿毕竟偏远,好酒也怕巷子深,担心打不开销路,企业就难存活。”罗万华说。这也是此前南华一直未有萝卜精深加工企业的主要原因。
怎么办?罗万华分“两步走”:先帮省外企业代加工萝卜干,让自家企业存活下去,再慢慢推出自主品牌。今年5月,有了帮人代加工的经验,罗万华在当地党委政府扶持下,推出自主品牌。
“我们选用的萝卜来自海拔2000米以上的有机种植基地,经过‘三晒三腌’工艺,保留了高原萝卜特有的鲜甜与脆爽。”罗万华推介起自家产品。
虽然产品推广路上磕磕绊绊,但罗万华还是期待今年自主品牌的萝卜产品销售能达到1000万元以上。“我们正在培养自己的直播团队,希望能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让我们的产品走向全国。”他说。
仓储物流,小萝卜撬动大产业
南华县的萝卜精深加工企业在探索自身发展路子时,同样位于五街镇的高原特色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
五街镇常年种植面积达4.35万亩,是南华县萝卜种植大镇。然而,长期以来受限于冷链设施短缺等因素,萝卜集中上市时价格波动剧烈,农户“丰产不丰收”问题突出。
“去年霜降以后,萝卜收购价跌到每公斤五毛钱,地里的萝卜堆成了山,只能看着烂在地里。”回忆起去年的事儿,萝卜种植户罗福民感慨不已。
在此背景下,五街镇高原特色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开建。项目占地约7亩,将建设一座库容5000立方米的现代化冷库和1300平方米的标准化分拣包装车间。建成后,可实现萝卜的预冷、分级、包装一体化作业,通过冷链物流直达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预计将萝卜损耗率从30%降至8%以下,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2000元。
最让罗福民高兴的是,冷库建起来后,萝卜能存储保鲜,等价格高的时候再卖,收入能涨不少。
深加工让萝卜“身价”翻番,冷链物流让农户吃下“定心丸”。相信随着全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南华萝卜将在这片2400米海拔的土地上,书写更多“小萝卜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故事。(人民网记者 程浩)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