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
编辑:王景
时间:2025-05-25 00:01:46
“咔嚓!”当150台相机同时亮起闪光灯,聚光灯下的演员被多角度定格,经过技术处理,生成数字“替身”——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青岛东方影都的日常一幕。
“就像种水稻,数字替身可以‘种’出千军万马的大场面!”虚拟拍摄工程师朱红昌这样形容眼前的“三维照相馆”。演员只需站在相机阵列前,就能快速生成高精度数字模型,大幅降低后期制作成本。
移动式车载扫描系统的相机阵列,能创建角色的数字模型。人民网 郑昕桥摄
走进东方影都5号摄影棚,仿佛置身未来实验室,影视剧本中的畅想在这里照进现实——
演员穿上动作捕捉服,镜头前的每个转身、抬手,都被转化为可调用的“数字资产”,让虚拟角色的动作既流畅自然,又充满真实生命力;
“穹顶光场”系统以微米级精度扫描人脸,角色“返老还童”或“换脸变身”轻松实现;
LED虚拟拍摄搭载实时渲染引擎,通过它,导演能直接看到成片效果,告别“绿幕想象”;
……
微米级超高精度系统——“穹顶光场”。人民网 乔姝摄
硬核科技打造的“钢筋铁骨”,为科幻等重工业类型片的拍摄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虚拟拍摄节省近40%的后期制作时间,特别是太空戏份的拍摄效率提升显著。”《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深有体会,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演员可以直观地看到虚拟场景,表演更加精准,大大减少了后期合成时镜头匹配的工作量。
突破性技术的背后,孕育着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蜕变故事。
青岛,这座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电影之都”,从依靠“碧海蓝天”的天然摄影棚,到打造自主创新的“影视梦工厂”,不断解锁中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业密码”。
“东方影都”矗立于山海间。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供图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北岸、朝阳山上,“东方影都”四个大字面朝大海,矗立于丛林山石之间。曾经的滩涂渔村,如今已成为“全球顶配”的“科技影都”——这里拥有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包括万米单体摄影棚、室内外合一的水下制作中心以及拥有全流程后期制作设备的数字影音中心。
这是一片电影工业创新创业的热土,更是一个“造梦”的工厂。专业团队用特效技术,把想象变成可视化生产力。
在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林林总总的置景车间里,有这样的一个工作室,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月球运输车、方向球等特殊道具,都是在这里设计和制作。
走进这间名叫希娜魔夫的特效工作室,展示台上,一只名叫“塔塔”的仿生机械狗引人注目。“看,它不仅能眨眼,连眉毛都会微微颤动。”工作室负责人王科轻点遥控器,机械狗立即“活”了过来,嘴巴一张一合,胸口微微起伏。
“柔性硅胶和3D打印等技术,能高度还原生物表皮的弹性质感,让电影中的动物角色更加逼真,也为导演提供了更广阔的角色创作空间。”王科表示。
特效工作室为电影打造的仿生机械狗“塔塔”。人民网 郑昕桥摄
如今,青岛已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千家企业集群,主创团队可以在这里“一站式”完成从创意到成片的全部流程。
从崭露头角到引领风潮,东方影都已成为国产大片“梦工厂”:《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不断刷新国产电影视效标杆,《万里归途》标记了中国电影实景美学新高度……
截至目前,以东方影都为龙头的青岛影视基地,累计接待剧组超500个,为中国电影贡献票房近400亿元,影视剧作品获得国内外奖项100余项。
以“影视”为支点,一批影视产业载体落子灵山湾。沿滨海大道驱车行驶,东方影都大剧院、珊瑚贝桥、星光岛……一座座崭新的标志性建筑次第映入眼帘,一座全新的影视文化新城已然绽放。
“未来,我们将重点发力‘科技影都’‘数字影都’建设,积极探索‘电影+’发展模式,深度挖掘东方影都影视IP资产价值。”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表示。
今年4月末,华表奖颁奖礼让世界聚焦青岛。当华表奖杯映照灵山湾的夜色,每一帧光影画面都在讲述科技与艺术融合的“造梦”故事。
这座“未来片场”正以先锋姿态,勾勒中国电影的全新边界。(赵晨、顾玉雪、乔姝、郑昕桥、庄润泽)
来源:人民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