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白芍”“亳菊”遭频繁冒用,检察机关对违法使用地理标志行为说不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丽丽  
时间:2025-04-29 21:20:09  

“亳白芍”“亳菊”遭频繁冒用,检察机关对违法使用地理标志行为说不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安徽亳州以“世界中医药之都”之名蜚声海内外。日前,红星新闻记者跟随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网评品牌活动,走进安徽省亳州市。

1745932849351.png

▲“亳白芍”花海
采访中,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多地出现实体店或互联网平台在销售过程中违规使用、冒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产品的情形,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对此,亳州市两级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辖区内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整治违法使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的行为,守护本地特色药材质量安全。同时,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依法维护注册登记企业的知识产权。
违法使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
立案整改后使冒用数据下降约35%
“网络上一些店铺进购了普通白芍,在包装上印上‘亳白芍’的商标就往外销售,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不仅误导消费者,也损害了‘亳白芍’的产品形象。”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詹路明说。
据介绍,近年来,多地出现实体店或互联网平台在销售过程中违规使用、冒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产品的情形,损害社会公共利益。2024年初,亳州市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谯城区检察院)在线索排查中初步发现办案线索后,研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筛查互联网平台使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相关数据,发现案件线索800余条。
2024年3月,谯城区检察院对违法使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问题进行立案。通过调取市场监管部门批准使用数据等方式对企业注册信息作进一步调查,查明约30家市场主体未经批准使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其中6家为本地市场主体,24家为外地市场主体。
谯城区检察院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第二十一条、《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第十条、《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第四条第一款等规定,向亳州市谯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知识产权监管职责,对网络平台商家未经批准擅自使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的行为进行处理,同时建议积极引导、推动中药材生产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进一步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机制。
谯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检察建议后,对1家涉案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将5家涉案企业列入异常名单;对于登记注册地在外地的24家经营主体,移送属地市场监督部门办理,并推动2家本地企业申报批准使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助力提升本地特色地理标志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并制定了《关于加强“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协同保护的若干意见》。
专项监督行动后,亳州市区两级检察院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实地跟踪调研,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对涉案的整改情况进行评估。因案涉问题已实际整改,谯城区检察院于2024年8月作出终结决定。
詹路明介绍,案件办理后,“亳白芍”“亳菊”违规冒用数据下降约35%。下一步,他们还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大数据模型,与市知识产权部门沟通会商,推动涉企商标权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推广应用宣传等工作,持续巩固保护成效。
不合格花茶案件引起重视
当地从7个方面开展综合治理
采访中,红星新闻记者了解,近年来,亳州依托深厚的健康养生文化底蕴,聚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着力培育“亳州花茶”产业,全市花茶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亳州花茶企业1000余家、花茶品种500多个,年产值突破150亿,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全年花茶寄递量由2018年的3500万件到2024年的6.2亿件,居全国单品第一位。
2023年9月,亳州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对所办理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食品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涉及不合格花茶案件占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38.3%,这引起办案检察官高度重视。
随后,办案检察官开展调查工作。通过认真梳理发现,花茶产品的食品安全主要问题是抽检中发现霉菌、菌落超标、含铅或二氧化硫等,存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未进行食品杀菌或杀菌不到位,原材料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生产环境卫生差或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高,属地监管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
2023年9月25日,亳州市检察院向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建议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督促花茶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对花茶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效能,加大对花茶企业的日常监督检验和抽检力度,加大对无证无照及严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023年10月,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函复检察机关称:根据检察建议的要求,从全面调研摸排、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专题培训、提升管理水平,严格审查许可、强化退出机制,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推行特派员制度、加强指导帮扶;创新智慧监督、严格落实主责,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社会共治等七个方面开展花茶行业食品安全综合治理。
护航“世界中医药之都”
重点打击欺行霸市等涉黑恶犯罪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亳州以“世界中医药之都”之名蜚声海内外。在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车水马龙的交易大厅里,在亳药花海大世界万亩药香氤氲的田园中,一幅“业兴企旺”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份繁荣背后,是亳州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以“益护药都”品牌创建为纽带,织就的一张法治保护网。

1745932883874.png

▲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
据了解,亳州市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破坏安全稳定犯罪,打造平安药都。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点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非法高利放贷、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涉黑恶犯罪。2024年以来,起诉涉黑涉恶案件15件81人。办理的公某某等25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被安徽省检察院评为全省典型案例,有力净化了当地市场环境,维护了社会秩序。
此外,亳州市检察机关严厉打击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犯罪,起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242件331人。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加大对关键岗位人员实施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以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的惩处力度,批准逮捕12件12人,起诉17件17人。开展“空壳公司”专项打击治理。加强对在商业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电信诈骗、虚开发票等犯罪产业链中涉及的“空壳公司”的打击力度,办理“空壳公司”案件17件23人,围绕公司存续监管中的制度漏洞,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2件。
与此同时,亳州市检察机关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高标准检察保护体系。2024年以来,共办理知识产权案件39件,批捕26件40人,起诉36件78人,办理知识产权衍生案件18件,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适用率达46.15%。注重强化权利人权益保护,积极追赃挽损。其中,亳州市利辛县检察院办理余某某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系列案件中,引导和保障权利人实质性参与诉讼,保护权利人财产利益,为被侵权企业挽回损失400余万元。
红星新闻记者 祁彪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

电脑版触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