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食导报
编辑:福快
时间:2025-04-24 01:12:57
在复合调味料席卷餐桌的今天,老字号味精品牌如何续写传奇?拥有82年历史的双桥味精,以年产能6万吨的智能化新厂为支点,给出了答案。
近日,《美食导报》探访双桥味精南沙新厂,采访了双桥味精掌门人徐正康,听他讲述双桥味精在南沙建立新厂后,如何以一场“鲜味革命”,重新定义老字号的活力与未来。
从1943到2025
双桥味精的世纪鲜味之旅
在调味品的江湖中,双桥味精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始终以创新为舵、品质为锚,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演绎着民族品牌的进化史诗。
其故事始于1943年创立的天太味粉厂,于1966年正式更名为"广州味精食品厂",由此开启品牌化发展的新篇章。
1995年,广州味精食品厂与世界味精生产巨头法国奥桑公司合资成立广州奥桑味精食品有限公司,这一战略合作成为双桥味精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企业正式迈向国际化舞台。
在合作中,双桥味精引进了先进的树脂脱色工艺,使味精纯度实现了突破性提升,产品品质跃上新台阶。企业同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将生产废水转化为饲料蛋白粉,不仅实现了环保闭环,还成功开拓了东南亚市场,树立起行业可持续发展新标杆。
在82年的发展历程中,双桥味精始终坚守品质核心战略,凭借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和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在国内调味品市场赢得广泛认可。品牌不仅荣膺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更连续获评广东省著名商标、广州市著名商标等称号,同时斩获中国名牌产品与广州老字号双重认证。
“双桥味精”品牌灵感源自羊城八景“双桥烟雨”的文化意象,既承载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联结使命,更凝聚着企业八十余年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徐正康表示,企业始终聚焦技术创新与品质升级战略,致力于让消费者通过美食体验感知双桥味精的独特价值。
如今,奥桑已从单一的味精生产商,蜕变为涵盖鸡精、淀粉、酱料等八大系列产品的综合性调味品企业。而这份传承了82年的“鲜”,正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开启全新发展维度。
南沙智能化“鲜味梦工厂”
6万吨产能背后的奥秘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作为拥有80多年历史的调味品行业领军企业,双桥味精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率先开启了一场以“数智化”为引擎的革新之旅。
2023年10月正式投产的南沙新基地,以其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向业界展示了“鲜味梦工厂”的全新面貌。走进这座智能化工厂,处处都能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深刻变革。
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传统的人工操作场景已被科技感十足的自动化设备取代,中央控制室内,一面巨大的显示屏将整个生产过程的数据尽收眼底。
“过去人工测量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时,不仅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数据准确性也难以得到保障。如今通过数字化改造,我们实现了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据徐正康介绍,中央控制智能系统不仅能实时分析生产数据,还能预判潜在问题并自动优化参数,更能远程调控生产线,实现精准操控。该系统的应用不仅让生产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也为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多维保障。
除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南沙新厂在包装物流环节同样实现了智能化升级。18.6米高的智能立体仓库与AGV无人搬运车协同作业,配合每分钟150包的全自动包装线,构建起了高效的数字化物流体系。目前工厂年产能已达6万吨,未来还将进一步扩产至10万吨。
在核心工艺创新方面,双桥味精更是率先应用了行业领先的α转晶技术。这项工艺主要用于改善谷氨酸钠(味精主要成分)的结晶形态,将不稳定的β晶型转化为更稳定的α晶型,使晶体结构更规整,颗粒更均匀,纯度更高。目前,双桥味精的谷氨酸钠纯度可高达99%及以上。
作为中国调味品行业82年的标杆品牌,双桥味精正以“数智化”战略引领老字号转型升级。依托南沙智能化生产基地,双桥味精实现了生产效率与品质管控的双重跃升;凭借对现代厨房需求的精准洞察,双桥味精构建了从复合调味料到预制菜的完整产品生态链,并通过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协同,成功抢占年轻消费市场。
如今,这家历经市场淬炼的老牌企业,正在万亿级调味品市场中稳步扩张,持续为中国家庭餐桌输送更多兼具便捷、美味、健康的味觉新体验。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