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临沂市召开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

来源:琅琊新闻网   编辑:名瑫  
时间:2025-04-27 17:56:03  

权威发布|临沂市召开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5年4月27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深化改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3场,介绍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事项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朝文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立新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

密士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俊民 市森林湿地保护中心主任

1745747794563.png

刘朝文(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改革部署,抓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任务落实,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研究制定了《临沂市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将正式印发实施。

一、起草背景

2021年,我市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5项改革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且收到了较好的成效。2024年,我市印发《美丽临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26项重点任务。为加快推进美丽临沂建设步伐,根据国家和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有关精神,我市拟通过“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任务落实,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走向“质变”,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从“管理”向“治理”转型,为美丽临沂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生态保障。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有14条内容:

1.完善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2025年7月底前,完成市、县区两级生态环境委员会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更新市直有关部门及上级驻临沂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

2.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机制。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动态更新各类污染源排放基础信息,优化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要求,确定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污染因子,明确不同阶段污染治理重点任务,集中攻克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完善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按照“筛评控、禁减治”新污染物防治思路,全面摸排我市新污染物使用、产排情况,开展新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估,制定我市新污染物防控方案。

4.完善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类环境信息披露主体、披露内容和披露时间、披露形式要求,提升企业环境信息管理水平和环境信息社会监督的专业性、积极性,提高社会参与度。

5.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优化调整环评审批制度,开展排污许可制度实施情况绩效评估工作,逐步将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要素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开展企业“三同时”制度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实施历史遗留问题清理整顿专项治理行动,深挖企业污染减排潜力,明确各类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规范涉企环境执法监管要求,开展企业智慧环境监管试点,更新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从轻减轻、不予处罚清单。

6.完善生态环境信用监管体系。明确临沂市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监管的各项指标、方法、程序,规范信用修复程序,明确守信企业激励政策和失信企业限制措施。

7.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继续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开展企业排污权确权工作,优化调整排污权交易程序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制度,为全市重点项目提供环境要素保障。优化调整全市燃煤、生物质使用政策,规范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

8.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优化调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出台《临沂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维护全市生态安全。

9.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在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工程的基础上,完善全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根据各县区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出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指导意见,谋划实施一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项目,推进多元主体参与和协同联动治理。

10.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开展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初步建立全市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优化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构建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11.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探索推进工业冶炼尾渣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治理和矿山修复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

12.完善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绩效评价,优化调整横向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提高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成本。

13.完善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机制。继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推进重点碳排放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和按期完成履约。推进重点排放单位实施减污降碳工程提高履约能力。建立“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俭绿色”美德健康新生活。

14.完善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加大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治理技术和装备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继续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优化治理流程,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三、工作目标

通过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和法律法规政策体系,采取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着力解决当前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多主体参与、多主体协同、多主体制衡和多主体协调的问题,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存在的堵点和难点问题,以及广大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等,并逐步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化、体系化、规范化进程,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二是加快落实污染治理多主体责任体系,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三是强化污染治理多主体的合作、协同和制衡,实现从“单干”到“协同”的转变。四是深化污染攻坚措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从“短效”到“长效”的转变。

下一步,我局将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加强协同配合,按照职责积极抓好改革任务落实,7月底前,出台《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制度文件。

1、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

下一步,就企业减负和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市生态环境局将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将出台哪些惠企措施?

李立新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

根据《临沂市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要求,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就企业减负和产业绿色发展方面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是在降低企业能耗成本方面,将优化调整生物质锅炉的生态环境保护管控要求,这个优化调整,不是放宽环保要求,而是通过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提升,在降低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加强生物质颗粒质量管控的前提下,在集中供热不能实现的区域,允许企业使用生物质锅炉,降低燃料成本。

二是在涉企生态环境执法方面,对于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将逐项进行细化和明确,补充更新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来提高企业主动履行生态环保责任的积极性,通过无感执法,实现无事不扰。

三是在环评审批方面,将优化调整现有环评审批程序,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现在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由市生态环境局审批,“两高”项目还要省级审批,市局将出台有关环评审批指导意见,第一时间受理和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帮扶指导,不断提升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编制质量,加快审批流程,确保项目早落地见效。

四是在重点项目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方面,市生态环境局将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开展排污权确权,优化调整现有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制度,挖潜企业减排潜力,统筹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管理,为全市重大项目提供生态环境要素保障。

这些惠企的措施,将在5月和6月陆续出台,市生态环境局也将设立多渠道收集企业需求的制度,定期开展改革措施实施绩效评估,持续优化更新惠企措施,加大帮扶和技术指导力度,服务企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2、大众网提问:

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之一,请问我市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方面有什么工作思路?

密士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矿业必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绿色矿山4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9家,基本形成了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保障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持续高效推进。

一是推进建设进程。结合我市矿山企业的矿种、开采规模、生产状态等现状,科学规划“十五五”期间绿色矿山建设年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责任分工,按照“能建必建、应建必建”原则,全面建设绿色矿山。

二是提高准入门槛。对新建矿山,在采矿权出让时将绿色矿山建设相关要求纳入出让合同,统筹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低碳、生态修复等建设要求,明确绿色矿山建设任务和违约责任。

三是强化动态监管。督促绿色矿山企业按计划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巩固绿色矿山建设成果,持续提升建设水平。对不符合标准且整改不到位的矿山,及时按程序移出绿色矿山名录。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择优推荐一批矿山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优先落实国家、省对绿色矿山用地、用林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充分调动矿山企业积极性。

3、山东省广播电视台提问:

2025年,市林业局如何通过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促进森林资源提质增效?

杨俊民(市森林湿地保护中心主任):

2025年,市林业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扩增量”和“提存量”,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攻坚行动,探索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加快实现市域范围宜林国土绿化全覆盖,持续擦亮生态修复“沂蒙样板”金字招牌。

一是重点打好国土绿化三年攻坚收官战。以林长制为抓手,聚焦国土绿化等林业部门主责主业,围绕扩绿增绿筑牢“绿水青山”,创新造林模式,根据造林空间评估,制定2025年全市造林绿化1.1万亩的任务目标,按照“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绿化”的方式攻坚。全面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筑牢绿色发展生态屏障。截至目前,已完成荒山荒地绿化3724亩,占全年任务的33.9%。

二是扎实推进省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根据不同森林类型、林龄阶段等条件,统筹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促进森林更新等任务,科学制定临沂市2025年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方案。以中幼龄林抚育为重点,兼顾低产低效林改造,积极优化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实施全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完成省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任务1.31万亩。切实提升森林质量,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三是成功启动义务植树捐资尽责项目。结合激活蒙山和激活国有林场主题,成功启动我市捐资尽责项目《费县国有大青山林场乡土树种抚育管护项目》。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丰富植被物种,促进优良乡土树种汇集、选育及推广,带动林下经济、课题科研、“森林课堂”自然教育等产业的发展,提高林场创收增收质量。

四是全力申报争取中央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根据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工作部署,我局立即启动项目申报工作,联合组建工作专班协同推进项目申报,完成《山东省沂蒙革命老区沂沭河流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和人工造林,开展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荒山荒地造林和“四旁”植树等工作,提升蒙山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邮箱84572817@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

电脑版触屏版